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教学>>正文
纲要教研室带领学生赴息烽集中营 开展教学参观活动
2016-06-15   纲要教研室 审核人:

为了积极推动我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提高通识教育课的教学质量,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2016年6月4日,2015级各专业学生代表在纲要教研室王纪鹏、周小艺、王俊等老师的带领下赴息烽革命集中营开展教学参观活动。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师生一行人来到位于贵州省息烽县城南的息烽集中营,这是抗战期间国民党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而设立的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监狱,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四大集中营。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首先来到集中营外的展厅,大厅内“烽火不息”几个烫金大字把大家迅速带入了那个战火硝烟的年岁。看着一幅幅充满年代感泛黄的历史图片,听讲解员情绪饱满的讲述一个个人物和故事,那些往事仿佛历历在目,一桩桩一件件让在场的师生心中泛起波澜。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一家、黄显声,杨虎城秘书宋绮云,他的夫人和幼子小萝卜头,中共地下党著名领导人罗世文、车耀先、《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之一许晓轩、华子良的原型韩子栋、张露萍等,都在这里遭受残酷折磨。

走出展厅,穿过一个广场,来到了一条通道通往当年的集中营,门口写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而实际上,这里曾经是抗战时期管理最严、规模最大、杀人关人最多的集中营,所以军统内部称之为“大学”。从1938年11月建立到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220多人,其中600多人被杀害和折磨至死,幸存者不足百人。

同学们参观了一间间暗无天日、潮湿阴森的牢房,难以想象在那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面对病痛、酷刑以及来自身体和精神上的各种摧残,革命志士如何做到不屈不挠,坚持斗争到最后,是怎样的精神信念在支撑他们。当同学们听到许晓轩烈士写“先忧后乐”的故事,满怀敬意;当看到小萝卜头的雕像,那瘦弱的身躯和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大眼睛,大家无比痛惜;当看到集中营的十几种逼供的残忍大刑和刑具,不禁毛骨茸然,心中充满了愤恨和无限感慨。看到展厅内烈士的遗像和他们留下的遗物,让人不禁悲恸感伤,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到底是怎样坚定的意志,多么崇高的信仰,何种强大的内心才能支撑起他们甘愿在弥漫硝烟中血染沙场,在地狱魔窟中忍受敌人的酷刑拷打,坚持他们履行在党旗下的铮铮誓言,恪守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著追求。

走出集中营,同学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并纷纷在门口的留言薄上签名留念,写下“革命英雄永垂不朽”、“勿忘历史”等感想。真实而深切的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些无数的英雄舍身捐躯为我们打造出来的,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努力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不畏艰难,不畏强敌,为信仰而执着向前的斗争精神,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Baidu
sogou